廣告位
首頁 名師風采 劉立忠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劉立忠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大師簡介:    劉立忠,男,出生于1944年。1964年就讀于邯鄲市陶瓷工讀學校陶瓷美術班學習陶瓷美術;1968年—1975年在邯鄲市陶瓷…


大師簡介:
    劉立忠,男,出生于1944年。1964年就讀于邯鄲市陶瓷工讀學校陶瓷美術班學習陶瓷美術;1968年—1975年在邯鄲市陶瓷研究所從事仿古陶瓷制作,任仿古瓷組組長;1975年調入邯鄲市藝術陶瓷廠,任美術設計室主任、技術員,從事工藝美術陶瓷設計工作;2000年任“磁州窯遺址博物館”館長至今。
     劉立忠把繼承、發展磁州窯傳統技術、藝術的事業視為己任。三十多年間,通過師傅的言傳身教及自己不斷努力地研究探索,學習掌握了磁州窯陶瓷傳統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尤以畫功見長,多年間研究恢復改進了失傳技藝、技術二十余種,如“色泥剔劃裝飾方法”、“珍珠地裝飾方法”、“紅綠彩繪裝飾方法”。
     他收集整理了上萬片的磁州窯歷代瓷片,編繪了兩千余幅瓷片圖錄,吸取傳統風格紋樣的技藝,創作了幾十種獨特的裝飾技法,創新繪制了上千個紋樣,仿制品幾可亂真。作品被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體育博物館及省市幾十家博物館收藏。
     他推陳出新,創作大量符合現代理念的磁州窯風格新作,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其作品自1977年赴蘇聯、日本丹麥、美國等地展出,在八十年代入上?!爸袊胖莞G當代陶瓷藝術展”、北京故宮舉辦的“磁州窯展”、北京首都博物館“磁州窯藝術陶瓷展”、香港“現代中國陶瓷名人名作展”, 1999年在邯鄲市博物館舉辦個人作品展,2003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全國名窯名瓷名作展”。
     論文在國內及英國《東方藝術》雜志上發表,2002年在《國際陶瓷研討會論文集》上發表《磁州窯黑色的研究》。
     通過他的努力,其作品榮獲各種獎勵,1988年12月評定為設計師;1998年3月評定為“河北省民間陶瓷藝術大師”;2002年11月評定為“河北陶瓷藝術一級大師”;2003年10月評定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2004年12月榮獲“中國陶瓷名窯恢復與發展貢獻獎”;2006年榮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二00七年六月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4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獲獎情況:
     1983年《魚藻紋大壇》榮獲“河北省陶瓷新產品”特等獎;
    1983年《十二生肖》榮獲“河北省陶瓷新產品”一等獎;
     1985年《黑釉刻花臺燈》榮獲《河北省美術設計》一等獎;
     1992年《磁州窯仿古陳設陶瓷》榮獲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1993年《磁州窯瓷瓶》榮獲山東省淄博國際陶瓷琉璃節銀獎;
     2003年《寫意荷花大圓瓶》榮獲《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展》中陶杯大師作品特別榮譽獎;
     2008年榮獲邯鄲市2003—2007年全市宣傳文化工作突出貢獻獎;
     2008 作品《魚樂紋梅瓶》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2008年作品《童子戲禽紋梅瓶》榮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8年作品50件捐贈邯鄲市博物館永久收藏。并出版《當代磁州窯藝術精粹——劉立忠陶瓷作品選》一書。

著作與論文:
     論文《磁州窯黑色化裝土的研究》在1981年上海的“全國古陶瓷會議”上發表、論文《磁州窯黑彩研究》1987年在《中國陶瓷》雜志及英國的《東方藝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磁州窯黑瓷的研究》2002年在《古陶瓷科學技術與2002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中發表。
     2008年出版《當代磁州窯藝術精粹——劉立忠陶瓷作品選》一書。


媒體報道:
     他的作品圖片及其個人的相關資料,在《河北陶瓷》雜志、《中國民族圖案藝術》、《中國陶瓷》、《光明日報》、《河北日報》、《邯鄲日報》、《中國報道》、《人民中國》、《中國陶瓷紀行》等國內外多家報紙、雜志上刊登、發表。中央電視臺一套、二套、四套、七套、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內外電視臺對其制陶工藝的紀錄片進行過多次報道、播放。


個人評論:
    劉立忠,男,1944年8月出生于邯鄲市。1968年畢業于邯鄲陶瓷學校,后入陶瓷研究所師從磁州窯著名藝人與老師習藝。立志服務并忠誠于磁州窯陶瓷事業,不間斷的追求磁州窯陶瓷藝術的真諦。
    幾十年間遵循此志愿,以磁州窯遺址古窯場為課堂,碎瓷殘片為講師,收集上萬片古瓷片并整理成冊,從中獲取寶貴的營養,逐漸熟悉了磁州窯傳承的脈絡,支撐起創新的精神與力量。
    陶瓷生產技藝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單就陶瓷制作工藝就有72道工序。作為一位優秀的陶藝家,必須能熟練的掌控駕馭陶瓷制作的各項工藝。他尊重工作實踐,事必躬親,經過40多年的學習與實踐,終于成為一名磁州窯陶瓷藝術的優秀傳承人。
    磁州窯藝術特征鮮明,不斷的創新與發展是其根本。他根據尊重傳統、變不離宗、求新求變的創作理念,不斷的修正自己,多比較、常對照、勤改正、謀變法,直到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與風格的當代磁州窯藝術作品。他常說:“沒有自己造型藝術的陶藝家,是不完整的陶藝家?!币驗橹挥性煨退囆g與裝飾藝術、裝飾題材的完美結合,才可能創作出真正的具有時代風格的藝術作品。
    他的作品有鮮明的磁州窯藝術風格,古樸典雅、陶韻深潛。畫面剛勁豪邁、揮灑自如,意境清心自然、淡泊高遠。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的創新發展,使他的磁州窯陶瓷藝術水平達到的新的高度。
    二00三十月年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二00六年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二00六年十二月授予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二00七年六月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二00七年六月被授予中國民間杰出傳承人稱號;二00九年四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現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 “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磁州窯研究會副會長”、“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館長”、“燕山大學特聘教授”等。

作品名稱《 白地黑花荷苞牡丹紋大圓瓶 》

創意與工藝:作品采用磁州窯傳統的白地黑花技法和托坯技藝制作,畫面灑脫自然、意境深遠,器型穩重大氣、線條優美。此件作品是劉立忠大師的代表作品之一,體現了作者高超的繪畫水平和對器型的準確把握。作品采用大寫意的畫風,簡約大氣的用筆,繪畫出主題畫面,再用磁州窯特有的工具-篦子,勾勒出牡丹花的花瓣和葉筋,使畫面增加了立體感,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作品器型碩大,繪畫灑脫,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磁州窯藝術精品。

作品名稱《 紅綠彩連年有余紋廣口瓶 》

創意與工藝:作品采用磁州窯傳統的釉上彩繪技法和托坯技藝制作,經過兩次燒制而成,繪畫色彩艷麗,畫紅點綠,有著極濃郁的東方民族民間文化特征。

作品名稱《 黑釉剔刻花阿彌陀佛紋瓶 》

創意與工藝:作品采用磁州窯傳統的黑釉剔刻花技法和托坯技藝制作,畫面活潑生動、技法嫻熟。器型古樸豪放、張力十足,表達了人們希望追求平穩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作品名稱《 白釉刻劃珍珠地鹿紋梅瓶 》

創意與工藝:作品采用磁州窯傳統的珍珠地裝飾技法,畫面富麗堂皇、裝飾感極強。造型飽滿大氣、穩重。此種裝飾技法失傳多年,經過作者在胎釉和工具的不斷改進,反復試驗,終于使該技法再次呈現在廣大磁州窯藝術愛好者的面前。作者用竹簽簡單生動地勾勒出福鹿紋為主體畫面,再用特殊的戳眼工具戳出一個一個的小圓圈作為主畫面的地子,寓意著人們向往著幸福美滿的美好生活。

作品名稱《 現代陶藝余 》
文章來源河北省陶瓷玻璃行業協會,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0311-87044102

郵箱: hbstbxh@163.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返回頂部
三级片视频免费看